拒绝泛娱乐化——这可能是一群人的“谋杀”
现代社会,娱乐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一切事情看成表演,否则就会泛娱乐化这个世界——这样的后果,就是“严肃”和“警惕”被抹杀。我的文章的思路来源于这段视频,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先简单的看完这个视频,再来浏览我接下来的话。
【爆神片】刷新三观的《黑镜S1E2》,你是科技的主人还是奴隶?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个人觉得凡事都很容易走向极端,不论是不是好的方向。科技改变了我们人类许许多多几百上千年的习惯,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大大小小的娱乐的影响之下作出的抉择,而这些娱乐化的心理是很容易摧毁一些本来应该得到尊重和严肃对待的事情的本来面目的。
泛娱乐化的危害在于人为泛娱乐所奴役而不自知。在大众娱乐中,公民传统政治参与观念变得非常淡薄,对社会和政治事务的基本理解力在下降,容易成为表面生活的“专家”,娱乐“成为补偿他们自己真实生活的碎片化和生产专门化的人们所认同的表面化生活的证明物”。
泛娱乐主义之“泛”在于娱乐的扩大化和超出了娱乐的建设性功能,反而成为虚假、被动、平庸、遮蔽、控制、默从、偏离等。任何严肃的题材,从政治到社会文化,都可以被瞬间解构与瓦解,能指与所指不再是稳定的符号系统。原始自我是精神活动的原动力,伪自我这个代理,打着自我的旗号,却代表着人被他人期望所扮演的那个角色。泛娱乐时代的景观社会中j9娱乐,我们看到的是伪自我的到处横行,而真实的自我被消解在伪自我之中,无处寻觅。
泛娱乐主义一方面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本然要求,另一方是遭遇现代性危机的人们面对强调结构、本源、终极、中心、等级、权威、真理等概念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的一种解构与重构,甚至是不屑与厌离。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真与假、实与虚、善与恶、庄重与轻漫等过往边界清晰的概念,在泛娱乐时代都可以轻易地被打破香港加密賭場。公众领域不断地自我私域化,私域化不意味着孤立化,基于共同的信仰、兴趣、爱好为媒的自组织也在泛娱乐主义的场域中欣欣向荣地生长着,个体的私密表达、欲望、体验、经验等都成为沟通空间的主要内容。不过,我们仍然需要警惕的是,伪自我取代了真实的自我,真实生命体验消解于海市蜃楼般的娱乐世界中。 ——《警惕泛娱乐化奴役自我》师曾智
不仅仅如此,泛娱乐化会根本导致的是我们的“无所谓”的心理,把一切当作表演。我们还记得我们一开始看待选秀节目中那些倾诉自己身世之苦的选手,是怀揣十分的敬意、同情,并献上美好的祝福;现在,即使是的的确确吃苦受难的选手们的真情流露,我们都是习惯抱有怀疑、批判的目光来看待,甚至于不当回事,又甚至于冷嘲热讽。这就是泛娱乐化后的人心,把一切当作表演、当作儿戏,让这些本来面目变得难以捉摸。
我们本来会公开的声嘶力竭的喊出我们的口号,现在却被人当作一场表演,被怀疑是邀名的刻意之举;我们原本会自信的倾诉我们的观点,现在却被人嘲笑只是想要显摆,只是想要表现自己特立独行。我们的尊重,顷刻间荡然无存。
泛娱乐化,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但是这样的革命却不会是全然积极向上,而是会喜忧参半。《娱乐至死》说:“当我们因享乐而失去自由,当我们在对娱乐的无尽欲望之中,我们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又所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让·雅各布·卢梭《社会契约论》),我们对待娱乐自以为的自由,可能就恰恰如此——我们自以为是娱乐主宰者,但也许是被主宰者。
更可怕的是,大众的娱乐并不属于大众,它是被操控的。
这就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讨论话题:你知道奶头乐理论吗?
什么是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理论是用来描述一个设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那要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呢?方法之一是给其“奶头”,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奶头乐理论的来源
这一概念来自美国的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美国旧金山曾于1995年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与会者包括萨切尔、老布什、电缆新闻网络、惠普、日微系统的老板等等)的会议。该会议的主旨在于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布热津斯基也及时献计献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奶头乐",英文titts"奶头"与entertainment "娱乐"的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奶头乐理论在中国
在中国更适合tittytainmnet的翻译或许是“肥宅乐”,“肥宅”是一群只满足于待在家中,用电子游戏、虚拟社交或者膨化食品、碳酸饮料麻痹自己的人,他们抵触现实社交与工作,宁愿一个人孤独终老。大多集中在20-30岁的年轻群体。要检验中国是否已掉进或正在掉进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的陷阱,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象而窥探一二,主要表现在媒体的泛娱乐化,大众对于娱乐和游戏产业的高度关注和追随等。
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UjxpIJ7B2EypDxrkBw8dkjO51BdqryuRKdTIFX2gi4EwrX5f4397_F8amp6gw2qgEyf_ldkuqna9L0x6tMZbFxWv5cmPgkIqqLZw7IuF207BYcbV7szVgDU0AM4hT3Wi&wd=&eqid=9d534a0300054f20000000035b34d011">奶头乐理论 – MBA智库百科
所以,你还以为这是简单的娱乐吗?并不是,它或许已经成为了正在实施的阴谋,是对于人类的自相残杀所布下的局。也就是蓄意的“谋杀”。
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假象—大众娱乐—一切都很大众娱乐平静的假象,但是我们很难真正了解到上层精英的激烈竞争,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们只是“吃瓜群众”,让我们去做那些精英的活,我们做不了,也干不下去,到头来还是要让他们重回属于他 大众娱乐们的战场。可是,我们也不能是羔羊,也不能是他们赌桌上的筹码,被事实上看作“黑奴”来“贩卖”,被压榨自己的理想。我们很脆弱,理想更加脆弱亚游娱乐平台 ,被电子娱乐所麻木,将扼杀我们自己的竞争力。我想,这并不是我们自己希望看到的。